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针对检察权运行中的风险点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结合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以促进司法规范和办案安全为重点,依托现代信息化平台,着力构建三道防线,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司法办案风险。
一、准确查找风险,突出监督重点,构建廉政建设前期预警防线。一是抓好查找风险点这个基础。把廉政风险点界定为思想道德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五类。按照“自己找、集体议、领导审、组织评、公示定”五个步骤,组织全省检察机关重要办案部门、重点岗位人员,依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权限程序,排查廉政风险点、划分风险等级、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做到突出重点、全员参与、全域覆盖。二是抓好堵塞制度机制漏洞这个关键。把查找风险点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相结合,对照四川省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基本框架中已有的制度机制,围绕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六个方面,着力清理、修订强化公安、检察和审判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机制、完善检察机关的监督手段、规范检察机关的监督程序、健全自身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等规范文件。三是抓好排查岗位职责、业务流程风险这个重点。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省检察院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与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的统筹协调,精准查找各岗位职责和检察业务流程中的廉政风险。各业务条线针对自身业务特点,着力清理职责岗位和业务流程中存在的司法不规范问题、内部监督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并制作了岗位流程设计,绘制业务流程图,将风险定岗定责。
二、依托技术手段,加强流程监督,构建廉政建设中期监控防线。充分依托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风险评估查询及统计功能,强化对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外部环境三类风险的监控,对存在执法风险因素的案件进行重点监督、实时监控,增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把对司法办案的分散监督向重点部位、重要环节集中。一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依托信息技术手段探索廉政风险防控的新途径。试点院成都市检察院研发岗位廉政风险防控信息化平台,不断拓展对重点案件督察、三重一大事项备案流程监督、廉政教育、后台监控、分析评估等廉政风险防控功能,为在全省推广打下了基础。二是在工作基础较好的市级检察院,探索健全检务督察与案件管理相衔接的工作机制。试点院资阳市检察院出台《检务督察与案件管理相衔接实施细则》、《规范协助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管理监督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检察机关协助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管理监督工作。三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着力推广在重点办案部门设立廉政监督员。试点院广元市检察院把监督关口前移,切实加强对关键环节司法办案活动的实时监督。四是强化对重点人员和重要环节的专项监督。2002年以来,省检察院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全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检查,突出以任中预防为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检查范围覆盖全省所有的市级院和大部分基层院。案件管理部门成立后,省检察院依托案件管理与检务督察衔接工作机制,完成了对2012年以来直接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摸底自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和办法。
三、逗硬查处通报,完善办案机制,构建廉政建设后期处置防线。一是完善违纪违法案件举报、查处和通报等工作机制。开通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网络举报平台,建立了12309举报电话、网上信访、来信、来访“四位一体”的案件举报机制。加强对举报线索的初核和办理答复工作,制定受理网络举报检察人员违纪违法举报工作流程,将举报违纪违法问题调查及处理情况通过门户网站及时回复实名举报人。完善“违纪违法案件查处一体化”工作机制,健全三级检察院查办案件人才库,增强查办案件的整体合力,切实逗硬后期处置。二是深入推进案件质量评查。坚持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就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程序规范、风险评估预警、涉案财物处理、文书制作、系统使用、立卷归档、办案效果等内容进行全面的检查、评定,并建立了逐案评查、及时报告的常态化机制。